一间屋子里,十几个销售人员坐在工位上,他们最重要的工作,是给客户打电话营销金融产品。
如果用百融智汇云的智能语音机器人取代一半人工,就能够节约50%成本;如果用机器人取代所有人工,节约成本可以高达90%。
从营销考核结果上来看,百融智汇云智能语音电话营销效果能达到人工服务标准的90%以上。
难怪有人说,AI大模型越强,打工人的危机感越重。
然而,在百融智汇云看来,AI的目的并不是为了代替人,而是让营销工作升级,将人力释放出来,去做更高级的事,实现最佳的效率。
这是一个AI大模型百花齐放的春天。
继3月16日,百度发布对标ChatGPT的聊天机器人“文心一言”之后;4月7日阿里云公开“阿里版GPT”通义千问邀测入口;紧接着,昆仑万维、商汤科技均公布了自家的大模型产品。
还有更多的AI大模型正在飞奔而来的路上——腾讯、字节跳动、同花顺等企业都宣布自己的AI大模型产品将会在近日亮相。
与ChatGPT不同的是,国内AI大模型大多把应用场景放在To B,因为布局B端无疑是更具备商业化价值的考量。
的确,现阶段,初露锋芒的AI大模型商业化,尽管还不够成熟,但它对落地场景想象力的探索,对各个行业可能性的预演,都已足够精彩。
比如,有券商分析师认为,金融行业数字化程度领先,且拥有数据富矿,有望成为AI大模型率先落地的垂直领域之一。
“应用端,我们看到生成式和理解式大模型在银行、保险、资管、投研、投顾等多个细分领域正在落地或拥有潜在落地场景,帮助金融机构降本增效。”上述分析师续称。
事实上,专注于金融精准营销生态服务的百融智汇云已经通过AI大模型技术在金融领域应用中取得了不俗的成果。
由百融人工智能实验室自主研发的智能语音机器人(Chatbot)正在以每日超过亿级规模的自动交互频次,创造着业内首屈一指的规模效应,在金融精准营销服务中,能够极大提升外呼效率,降低人工成本。
与ChatGPT类似,百融智能语音机器人基于Transformer架构搭建算法模型,并采用同源智能语音识别技术,对客户语音识别的准确率能达到99%以上。
在语义理解方面,该智能语音机器人全面使用了ChatGPT同源的预训练模型,可以在最小化人工成本的前提下实现多轮对话。并且从交互效果上,无论是音色、情感、语速还是对话层面,智能语音机器人都能够提供“真人级”的互动体验。
具体到金融场景落地案例,与百融智汇云展开深度合作的某金融机构在零售业务条线中引入该智能语音机器人之后,成本大幅降低。相比纯人工工况,“IVR+人工”模式节省成本约50%,“IVR”模式则可节省成本约90%,而且两种模式考核结果接近人工服务标准的90%至95%。
在AI大模型的加持下,金融精准营销变得更加快准狠。
不得不说,这一次,AI真的有点冒犯到了“打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