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锌刻度记者李觐麟
编辑/罗世浩
1.半小时后将感谢费增加到10元后,终于有一人接单。不过按照实时价格来看,同样距离下出租车费用为20元,滴滴快车为25元,顺风车已经失去了价格优势。
2.因为平台拨号不畅、定位不准等原因,最终又绕路又浪费了时间,吴师傅心里不禁燃起一把无名火。
3.除了系统没有设置人脸识别验证的方式之外,乘客也无法判断开车车主是否与订单车主一致。卡通头像加姓氏对司机隐私进行了保护,但对于乘客来说,安全隐患却变大了。
在发生几起安全事件后,滴滴出行进入至暗时刻,顺风车业务也在去年8月27日开始在全国范围内下线。两个月后,哈啰出行推出网约车业务,前几日还正式在全国上线顺风车业务。滴滴咬不动的这块肥肉,哈啰真的能吃下吗?
1/记者体验:加价才有人接单
经过春节期间在上海、成都、广州、杭州、合肥、东莞六地的顺利试运营,2月22日,哈啰正式在全国范围内上线顺风车业务。
看着“背靠阿里,马云撑腰”、“取代滴滴”等宣传语在网络上不断出现,记者决定试一下哈啰顺风车是不是真的好用?
由于此前并未使用过哈啰单车,所以在体验顺风车业务之前需要进行实名认证。而这一步可以通过手动输入身份证信息来完成,也可以选择直接接入支付宝进行验证。选择后者的速度十分迅速,不到十秒就能完成注册。
注册完成后,记者发布了一笔订单,路程8.6公里,系统显示价格为14.6元。随后这笔订单显示“待车主接单”的状态,但半小时过去后也并没有一位车主接单。于是记者开始搜索顺路车主并发起“请他接我”的邀请。
通过三次刷新,页面上分别出现了10、28和20位顺路车主,但几乎都是同一批人,有时能够刷出来,有时不能。而我们能够看到的信息只有司机姓氏、性别、车型起始地以及目的地。车主头像只会显示卡通形象,无法判断与车主是否相符。
这些车主都是清一色的五星好评,但并未看到订单数量。同时,系统会提示顺路程度,在这28位车主中,顺路度最低的一位是44%,最高的是57%,但从实际路线看来,大多数都不太顺路。记者从中随即选择了11名车主,向其发送邀请,不过一个多小时过去后,仍旧无一人应答。
随后记者在“乘客下单攻略”中了解到增加感谢费可以提高接单率。在记者增加5元感谢费后依旧没有人接单,半小时后将感谢费增加到10元后,终于有一人接单。不过按照实时价格来看,同样距离下出租车费用为20元,滴滴快车为25元,顺风车已经失去了价格优势。
但更麻烦的事在后面。有人接单后,哈啰会发送短信提醒乘客在5分钟之内付费,否则订单会被自动取消。完成支付后,记者通过订单页面查看发现,司机所在位置并没有显示,因此只能等待通知。十分钟左右,哈啰又发来一条短信提醒车主已达到出发地,但当记者联系车主吴师傅时,他却表示由于打不通电话,所以已经离开了。
随后通过沟通发现,原来由于哈啰的定位失准,所以将吴师傅引到了偏离出发点的位置。最后,在最拥堵的下班高峰时段,吴师傅多绕行了五公里,总算完成了首单。
乘客能够获取的信息很少
2/司机:是一件费力不讨好的事
吴师傅去年刚刚结婚,和妻子两人从县城来到城市里打拼。靠着自己的积蓄,在去年底购置了一辆十来万的轿车。吴师傅每天都会接送妻子上下班,抱着节约点油费的目的,偶尔也会在一些网约车平台发布顺风车信息。
在哈啰还未在全国范围内上线顺风车业务之前,吴师傅就早已完成了注册。2月25日,吴师傅决定在哈啰上试一试,碰巧看到记者发布的订单信息,心想着“一般这段路也就十几块钱,这单加价十块,平台首单再奖励十块,稳赚了。”
但谁知因为平台拨号不畅、定位不准等原因,最终又绕路又浪费了时间,吴师傅心里不禁燃起一把无名火。“我给你打了好多个电话都打不通,给哈啰客服打电话也没人接!”刚一上车,记者就听到了吴师傅的抱怨。
事实上,在吴师傅向记者拨打电话的这段期间,记者手机一直保持着畅通,并未出现故障。“平台使用的是虚拟号,估计是因为你不在线所以拨不正确。”吴师傅猜想着各样的原因。
由于本就不是靠顺风车挣钱,所以吴师傅好几次都打算直接走人,但由于司机端无法取消订单,他担心影响到支付宝信用分,所以不得不耐着性子完成订单。
“这个根本挣不了什么钱,除了第一单有个十元奖励,其他的就没有了。”吴师傅边说边拿出另一部手机打开导航,“送完你我就不打算接这个平台的单了,本来想着能顺路挣点油钱,没想到这么麻烦。”
说话间,吴师傅的妻子打来电话询问为什么比往常迟了40分钟,吴师傅愤愤地说:“我有什么办法,还不是跑这个顺风车,以后不做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了。”
眼看着直走100米就快到目的地了,系统导航却提示右转,继续走1公里才到。吴师傅根据自己的记忆坚持直走,顺利到达。“你看这个导航,还在瞎指挥。”下车时,吴师傅还在表达着自己的不满。
顺风车主抱怨不断
3/滴滴犯过的错,哈啰还会重犯吗?
滴滴出行此前发生的几起****,已经暴露出了滴滴在司机资质认证、安全监管等多方面的遗漏,因此导致整个公司陷入舆论漩涡。
如今哈啰顺风车业务虽然上线时间不久,但已显现出了不少问题。而那些曾经绊倒过滴滴的石头,也很有可能成为哈啰顺风车前进路上的绊脚石。
通过哈啰顺风车车主注册界面可以看到,“顺路接单不绕路”、“月赚2000无压力”、“全车专享百万保险”这三条广告语是对车主提出的保证。而对车主进行审核的条件需要四项,包括身份证、驾驶证、行驶证和实拍车辆。
在实际体验过程中,完成这四项审核非常快速,不到3分钟时间,就能上传所有资料。之后哈啰出行会发送信息显示“资料提交成功,我们会在2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核。”
事实上,记者选择了行驶证与驾驶证名字不相符的图片。并且在完成实拍车辆这一项时,系统显示需要在白天拍摄45度角清晰车况图,但记者选择了夜间拍摄的模糊图像。
不过两个工作日后,记者还是顺利收到了哈啰出行发来的“经复核,恭喜您通过顺风车主认证。”信息。
尽管信息不符 但仍旧通过审核
除此之外,仅仅采集身份证、驾驶证、行驶证的信息也是远远不够的。记者曾在调查中发现,有不少不法分子专门从事着网约车虚假身份的办理业务,而这三证的造假对于他们来说自然不算难事。
尽管此前哈啰出行相关工作人员曾对媒体表示,顺风车主需要年龄在19-70周岁区间内,无暴力犯罪及吸毒记录,驾龄一年以上,驾驶证C2及无交通肇事犯罪、酒驾等严重交通违法记录。
但在记者验证的过程中,并未感受到对以上标准的严格审查。并且在微博上,已有哈啰顺风车主发出“男乘客去哪儿我都不顺路,单身漂亮小姐姐去哪儿我都顺路,去哪儿你一句话。”的言论。这样的司机,从一开始选择开顺风车的目的就不单纯。
对司机背景的审查不严,会直接导致司机队伍的鱼龙混杂,这也是此前滴滴接连出现****的重要原因之一。
出事后,滴滴出行开始实行司机每日进行人脸识别验证的方式,并且要求车主安装摄像头,全程实现录音监控,如出现敏感词汇甚至会自动报警。而这些措施,记者并未在体验哈啰顺风车的过程中感受到。从现在看来,哈啰顺风车还是不能带来足够的安全感。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系统没有设置人脸识别验证的方式之外,乘客也无法判断开车车主是否与订单车主一致。卡通头像加姓氏对司机隐私进行了保护,但对于乘客来说,安全隐患却变大了。
同时,顺风车的便利与实惠也没有在哈啰顺风车中得到体现。一方面是由于乘客、车主数量规模仍不够,因此出现司机找不到顺路的乘客,乘客不加价就无人接单的情况。另一方面是哈啰顺风车的初始价格相对其他平台来说本就不算便宜,还需要加价来让人接单,就更不划算了。
从平台补贴来看,乘客注册后可以领取10元乘客券,分别是50-5、15-3和20-2三张优惠券。记者首单体验金额为24.6元,然而系统显示三张优惠券均不能使用。而司机端是首单奖励10元,但目前已有人在微博上反映哈啰出行的佣金比例不明确,按1至10元的比例动态抽取。
此前,哈啰出行表示目前客服部门设有7x24客服,全面响应车主和乘客遇到的各类问题,并设有“一键报警”功能,开通警企合作绿色通道,设置紧急联系人等安全功能。但仅仅这些功能仍然无法对乘客提供全面安全保障,哈啰要在这方面下的功夫还有很多。
目的不纯的顺风车主
4/哈啰顺风车实为第三方运营
从2016年末形成雏形,到2018年全新升级,哈罗单车更名为“哈啰出行”,业务覆盖面进一步扩大。这一过程中,不论是流量入口还是大数据支持,与支付宝的联手为其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
如今开展的顺风车业务也同样离不开支付宝的支持,不过记者通过哈啰出行的“顺风车信息平台用户协议”中了解到,哈啰顺风车平台运营方为成都哈拜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运营过程中产生的费用由这间公司及两件关联企业代收代付。重要的是,运营过程中产生的全部责任也有这间公司承担。
记者随后通过企查查发现,成都哈拜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2018年12月19日,法定代表人是查淞城,股东是李开逐。两人为合作伙伴,前者是成都、郑州哈拜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担任法人,后者Hellobike联合创始人兼SVP,并在东营哈罗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担任法人。
哈啰趁着滴滴顺风车业务下线期间,积极联合企业推出业务,抢占市场,可见其野心。但根据其协议显示,哈啰出行只是提供信息平台业务,向用户提供顺风车信息共享的服务,其他则交由第三方成都哈拜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在这过程中,如果出现了不良事件,那么用户又应该向谁追责呢?
哈啰顺风车业务由成都哈拜科技公司运营
5/人人都想抢的顺风车市场
顺风车业务市场如今也涌现了一大批新兴企业,在滴滴的休眠期中,他们是否都分到了这块蛋糕呢?
根据艾瑞数据显示,滴滴出行在2016年春运期间共运送190万人次,2017年运送848万人次。而到了2018年,共计有3067万人次乘坐滴滴顺风车回家或返程,是前两年运送人次总和的3倍,相当于民航在春运40天运力的46.9%,等同于增开了45913列8节动车组和170388架波音737飞机。
而在滴滴顺风车缺席的2019年春节,哈啰出行、嘀嗒出行、拼客顺风车、叮叮顺风车以及号称第一款将区块链与出行结合的阿尔法顺风车等十几个顺风车平台开始设法分食这块蛋糕。
尽管市场空缺大,巨头也已退场,但盲目入场的顺风车平台似乎并没有在滴滴的教训中总结经验。最深关注的安全问题依旧没有得到切实的保障,一键报警、7*24小时客服等方式能够起到一定作用,但却拿不出更多有力的手段来严审司机背景、身份匹配度等信息。
拥有244万粉丝的“万能的大熊”曾在微博上表示:“滴滴下线了顺风车,加强安全管理本来好事,但没想到哈啰出行也要做顺风车。滴滴都做不好的事情,哈啰做只能更糟。”
以现在市场状况来看,百家争鸣的确比一家独大更能促进行业规范化和市场繁荣。但仅仅是为了抢占用户和市场而匆匆推出业务,则并不是一个好策略。如何解决安全隐患,加强管理,提升用户体验,或许才是救活顺风车市场的良药。
【来源:锌刻度 作者:李觐麟】